你好!我是王啟樺 👋
上一期,我們討論了如何透過 Constraint 調查與筆記系統盤點,釐清你真正的瓶頸位置,設計下一個有效的推進行動。
今天在「用 Obsidian 強化學術筆記力」中,我們要進一步延伸「限制因子(Constraint)」的思考:限制因子不是絕對的,它是相對於目標而存在的。
也就是說——你要完成什麼,才會決定是什麼在卡住你。
限制是什麼?端看你「想達成什麼」
很多人在筆記系統裡感到混亂,是因為沒有清楚界定目標,只感覺「到處都很卡」,結果不知道該從哪裡改起。
但其實,每一個「限制因子」的出現,都有一個前提條件:你有一個具體的目標。
“Constraints are contingent on a goal.”
「限制,是依附在目標之上的。」
如果你只是「想要整理一下筆記」,那黃色筆記太雜不構成什麼問題;
但當你目標變成「要寫一篇關於多任務學習的論文」,你馬上會發現:
👉 原本雜亂無章的黃色筆記變成你找不到資料的障礙。
👉 沒有藍色筆記段落可用,也讓你無法精準引用。
👉 橘色筆記寫了很多,卻沒有串到主控草稿,變得毫無輸出效益。
這些都不是一開始的「問題」,而是在你想達成某個明確目標時,它們才突然成為「限制」。
一個簡單的問題,幫你找出限制核心
“If you were allowed to hire one person to help you achieve your goal, what would that person’s role be?”
這是一個我自己很常用的問題,而且效果超好。它幫助你在混亂中快速鎖定:「我現在最需要的補位在哪裡?」
試著現在就問問自己:
🧠 假如我現在要完成這篇論文、這份投稿、這段研究章節,
我可以找一個人幫忙——那個人會負責什麼?
你的答案可能是——
「幫我把閱讀過的文獻挑出來、整理好段落重點」👉 你的限制是:缺乏藍色筆記。
「幫我整合黃色筆記,做成一頁可以快速 overview 的索引」👉 你的限制是:概念整合不清。
「幫我從一堆橘色筆記裡挑出可以放進草稿的觀點」👉 你的限制是:缺乏橘色→草稿的轉譯路徑。
「幫我確認哪幾個段落已經可以拉出來當草稿」👉 你的限制是:主控文檔不明確。
而有意思的是:即使你不真的能「雇一個人」來幫你,
只要你能描述出那個角色的工作內容,你就找到了一個 可行的槓桿點。
如何在 Obsidian 筆記中落實這個問題?
✅ 開一頁「限制偵測筆記」
建立一份筆記,像這樣:
# 寫作限制診斷:2024-04-22
## 我的當前目標
完成《多任務學習在醫療影像中的應用》第一章草稿
## 如果我能請一個人幫忙,我希望他做什麼?
- 幫我挑出我之前寫過、和「任務異質性」有關的橘色筆記
- 幫我把「#多任務學習」黃色筆記中提到的文獻列表拉出來
## 初步診斷出的限制因子
- 我的橘色筆記沒有分類標籤(#idea, #concept),找不到相關內容
- 黃色筆記寫得太多太雜,沒有主題頁來整合
✅ 接著設定一個 Leverage Point 行動
為橘色筆記補上主題標籤(#multiTaskLearning, #insight)
建立一則新的黃色「主題索引筆記」:
MultiTaskLearning_Index.md,整合過去的相關觀點與連結
這樣一來,你就把「假設我能雇一個人」的想像,轉化成了你下一步可以實作的筆記系統行動。
結語:你可以不雇人,但不能不找出限制核心
很多時候,我們不是沒有能力、不是沒有靈感,而是被卡在自己看不清楚的限制上。
試著問自己:「我現在的這個寫作目標,如果我能請一個人來幫忙,他該做什麼?」
答案就是你最該優先處理的那個筆記缺口、寫作阻力,或系統槓桿點。
記得:限制是因目標而存在,而進展則因看見限制而開始。
啊,15分鐘到了,我們下一期繼續聊!
P.S.1. 我的電子書《馭文獻之鋒:Obsidian 與 四種良品筆記法引領高效研究》再次開放購買啦!可以在這裡看試讀版,在這裡填表購買。
P.S.2. 2025年10月的Workshop 也開放報名了,可以使用您想讀的Paper做示範 歡迎想要從0開始一起建構自己專屬的學術閱讀Obsidian Vault, 並學習製作一篇Paper的四色筆記的你參考看看!
P.S.3. 另外電子書《結論優先寫作術:臺灣碩博士生的高效表達指南》也重新開放購買了!可以在這裡看試讀版,在這裡填表購買。
P.S.4. 歡迎追蹤我的Threads,每天都會分享對碩博士生有價值的內容。
P.S.5. 歡迎訂閱我的Youtube頻道「用Obsidian強化學術筆記力」!
P.S.6 另外我最近也開了 Obsidian學術工作流的 discord群,歡迎加入討論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