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王啟樺 👋
上一期,我們討論了如何結合 Obsidian 筆記與層次對齊思維,讓大綱不只是結構,讓努力回到正確的研究軌道。
今天在「用 Obsidian 強化學術筆記力」中,我們要聊的是一種非常務實、但常常被忽略的寫作突破法:鎖定「限制因子」(Constraint)來找到你的槓桿點(Leverage Point)。
為什麼你該把注意力放在「限制因子」上?
在系統思考裡有一句話我很喜歡:「如果你什麼都想優化,你最後什麼都優化不了。」這也是今天要談的核心——不要試圖同時修好整個系統,而是先找到那個正在限制你進展的關鍵點。
這個限制點,就叫做Constraint。
你也可以把它理解成「瓶頸」(bottleneck),但作者更喜歡用 constraint,因為它的範圍更廣,也不限於產線或工廠用語——在學術寫作與筆記系統裡,我們有非常多「看不見的限制因子」,默默拖慢你的進度、阻礙你的流動。
學術寫作裡的 Constraint 長什麼樣?
✅ 你可能已經有很多橘色筆記,靈感滿滿,卻卡在沒有架構可以承載它們。
👉 你的 Constraint 是:缺乏主控文檔的段落骨架。
✅ 你整理了大量文獻,紅色筆記井然有序,卻發現寫作時很難引用到具體段落。
👉 你的 Constraint 是:藍色筆記萃取不足。
✅ 你有主題、有資料、有想法,但每次開 Obsidian 就覺得太多筆記,不知道從哪裡開始寫。
👉 你的 Constraint 是:筆記之間缺乏清楚的連結或入口。
這些都不是「你不夠努力」,而是「系統裡有一個地方卡住了」,
只要你能找出那個點、對準那裡施力,就能釋放出非常大的推進力。
如何在 Obsidian 裡找出你的 Constraint?
1️⃣ 問自己:「我最近寫作上最常感到的卡點是什麼?」
不要先問「我還缺什麼筆記」,而是問「是什麼讓我每次都無法順利動筆?」
如果你覺得寫什麼都很零散,也許你的限制點是:缺乏寫作空間與段落框架。
如果你總覺得寫出來的內容沒深度,也許你的限制點是:橘色筆記寫得太少或沒展開。
如果你查找資料時總要回頭翻文獻 PDF,也許你的限制點是:藍色筆記沒有精準記錄段落與數據。
2️⃣ 開一份「Constraint 調查筆記」寫下目前的系統觀察
這是一個小練習,但超級有效:
# 目前寫作流程的限制因子分析
## 觀察:
- 橘色筆記很多,但常常沒有進入草稿
- 每次要引用文獻時,都找不到對應段落
- 黃色筆記越來越雜,看起來像「資料櫃」,不像「概念索引」
## 可能的 Constraint:
- 主控文檔中沒有建立「章節 vs 筆記」對應表
- 藍色筆記沒有命名清楚,導致難以引用
- 黃色筆記缺少跨筆記鏈接,無法形成知識網絡
透過這種盤點方式,你會清楚知道目前整個寫作系統的瓶頸在哪裡。
找到 Constraint 之後,怎麼用它找到 Leverage Point?
「你要找的槓桿點,就是能夠直接針對限制因子下手的行動。」
舉例來說:
Constraint:橘色筆記沒進入草稿
🎯 Leverage Point:建立主控文檔,逐章節匯入相關橘色筆記Constraint:黃色筆記內容太散
🎯 Leverage Point:針對重複被提到的關鍵詞,建立「主題索引筆記」統整各則黃色筆記Constraint:文獻內容難引用
🎯 Leverage Point:每篇紅色筆記都至少建立三則藍色段落筆記,並以段落編碼命名(如Chen2023.4.2.1)
這些行動,都不一定需要一整天,但一旦做了,系統的效能就會跳升一個層級。
結語:鎖定 Constraint,就是鎖定寫作的破口
太多人一寫不順,就重讀十篇文獻、或開一大堆新筆記。但這種「撒網式努力」,往往只是消耗你的精力,卻沒真正解決那個卡住你的點。
學術寫作不是靠「拼」,而是靠「對」。
試著從今天開始問自己:
👉「我現在這個系統裡,真正限制我進展的,是哪一個地方?」
找到那個 Constraint,鎖定它,就是你下一個最值得出力的 Leverage Point。
啊,15分鐘到了,我們下一期繼續聊!
P.S.1. 我的電子書《馭文獻之鋒:Obsidian 與 四種良品筆記法引領高效研究》再次開放購買啦!可以在這裡看試讀版,在這裡填表購買。
P.S.2. 2025年9月的Obsidian學術工作流Workshop順利結束啦!這次也與5位同學實際用大家閱讀的Paper搭配Obsidian搭建了學術閱讀的系統,讚讚。2025年10月的Workshop 也開放報名了,可以使用您想讀的Paper做示範 歡迎想要從0開始一起建構自己專屬的學術閱讀Obsidian Vault, 並學習製作一篇Paper的四色筆記的你參考看看!
P.S.3. 歡迎追蹤我的Threads,每天都會分享對碩博士生有價值的內容。
P.S.4. 歡迎訂閱我的Youtube頻道「用Obsidian強化學術筆記力」!
P.S.5 另外我最近也開了 Obsidian學術工作流的 discord群,歡迎加入討論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