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王啟樺 👋
上一期,我們討論到如何透過回看 Obsidian 筆記庫的真實運作,重新發現你的筆記系統還缺了哪一塊。
今天在「用 Obsidian 強化學術筆記力」中,我們要來聊一個讓研究更聚焦、寫作更有意義的小提問——這個提問聽起來很簡單,但能幫你避免走太遠才發現方向錯了。
這個問題是:你的目標的目標是什麼?(What’s the goal of the goal?)
不是沒努力,而是努力錯了方向
你可能聽過這種情況:某汽車經銷商設定了目標,要在月底前清出特定型號的庫存。於是全員衝刺、加班、狂打電話、促銷優惠,最終達成銷售KPI——大家開香檳慶祝。
但幾個月後發現,這批車大多賣給了不需要的客戶、轉手轉賣或產生更多售後問題,公司整體利潤反而下降。
為什麼?因為當初只專注在「清庫存」,卻忘記「清庫存」的目的是什麼——是要提升獲利?改善顧客滿意度?創造長期品牌信任?
學術寫作也可能掉進這種「追錯目標」的陷阱
在 Obsidian 筆記系統裡,我們很容易設定各種「小目標」來維持寫作進度:
我要寫完這篇文獻的紅色筆記;
我要完成第三章的段落結構;
我要把這則橘色筆記補成 500 字的論述。
這些都是好目標。但問題是:這些目標的目標是什麼?
你做紅色筆記,是為了哪個研究議題?
你寫第三章,是為了對哪個假設提出貢獻?
你展開橘色筆記,是希望支撐哪一個關鍵主張?
如果你忘了問這個問題,你可能花了一整天優化了一段原本不該寫的論證,或引述了一堆其實跟你研究方向沒關的文獻。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越努力,錯得越離譜。」
問自己:「這個目標背後,我真正想達成的是什麼?」
“We can get so fixated on a goal that we miss the bigger picture.”
“What’s the goal of the goal?”
這是一個用來「對齊思考層次」的提問方式。
你不是只是「要讀完五篇論文」,你是想「了解目前該領域的主要爭點」;
你不是只是「要整理20則黃色筆記」,你是想「從中找出能回應自己研究問題的概念線索」;
你不是只是「要完成一段草稿」,你是想「讓這段文字幫你具體表達一個貢獻點」。
這樣一對齊,你才不會在 Obsidian 裡累積了一堆漂亮的筆記檔案,卻沒有任何一段能拿去寫文章;也不會在寫作過程中越寫越偏,結果回頭一看才發現:「哎,這不是我要講的論文核心啊。」
如何在 Obsidian 筆記實作這個思維?
✅ 在每則橘色筆記中,標註「我為何要寫這則筆記?」
例如:「這段思考是為了回答我在章節3裡的研究問題 Q2。」
✅ 在主控寫作筆記中,每個段落旁邊加註「段落目的」
例如:「這一段的目標是連結A模型與B資料之間的限制對應。」
✅ 在大綱初稿旁邊列一欄:「這章的目標是什麼?」
很多人的大綱只寫標題,不寫目標,導致最後寫作時迷路。只要補上這一欄,你會發現每一章該怎麼寫突然清晰很多。
結語:讓你的努力對齊真正的意圖
我們常說「努力不會背叛人」,但更真實的情況是:只有對準方向的努力,才不會白費。
所以今天在你寫下一個任務清單、開啟一則筆記、補上某段草稿之前,先給自己一秒鐘:
👉 「我現在這個目標,背後的目標是什麼?」
這個簡單的問題,會是你寫作與研究路上,最強的導航儀。
啊,15分鐘到了,我們下一期繼續聊!

.S.1. 歡迎追蹤我的Threads,每天都會分享對碩博士生有價值的內容。
P.S.2. 我的電子書《馭文獻之鋒:Obsidian 與 四種良品筆記法引領高效研究》再次開放購買啦!可以在這裡看試讀版,在這裡填表購買。另外目前每個月都有Workshop (2025年9月場次剩1個名額!) 可以使用您想讀的Paper做示範 歡迎想要從0開始一起建構自己專屬的學術閱讀Obsidian Vault, 並學習製作一篇Paper的四色筆記的你參考看看!
P.S.3. 歡迎訂閱我的Youtube頻道「用Obsidian強化學術筆記力」!現在打算開始積極更新Youtube上的長片系列:思考實驗室!以下是最新一期的節目:
P.S.4 另外我最近也開了 Obsidian學術工作流的 discord群,歡迎加入討論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