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王啟樺 👋
在005期我介紹了我在Obsidian做學術筆記的三色分類:
紅色良品:資訊源筆記 (Information Sources Note)
藍色良品:資訊塊筆記 (Information Block Note)
黃色良品:關鍵字索引筆記 (Keyword Index Note)
而在2024年年末這個聖誕假期,我把我的Obsidian學術閱讀工作流整理成書了!
碩博士階段,我們常面臨「文獻讀不完」「讀完就忘」的困境。
而這本名為《馭文獻之鋒:Obsidian 與 四種良品筆記法引領高效研究》的書,透過結合Obsidian這款工具與「紅、藍、黃、橘」筆記法,可以輕鬆構建一套清晰高效的研究工作流:
紅色筆記:文獻管理基石,紀錄文獻的基本信息與摘要。
技巧:使用Bibtex與Obsidian Template,製作一勞永逸的引用資訊。
藍色筆記:段落級別萃取,快速找到關鍵數據與觀點。
技巧:利用區塊引用(Block Reference)標註段落,附上頁碼。
黃色筆記:主題索引,匯聚跨文獻的相似觀點或衝突觀點。
技巧:建立Graph View,視覺化關鍵字關聯。
橘色筆記:個人見解與靈感的永久筆記。
技巧:快速記錄靈感,讓研究想法自然發展。
這四種筆記法搭配Obsidian的客製化功能,幫助我們從「閱讀—思考—創造」的過程中,逐步構建出屬於自己的知識網絡,不再被海量資訊壓垮,反而更從容高效地完成學術創作。
而《馭文獻之鋒:Obsidian 與 四種良品筆記法引領高效研究》的書籍內容如下:
第一章 為何需要一套系統化的學術筆記管理
1.1 研究生的常見困境.
1.2 筆記不只是抄錄,而是內化與創造的關鍵
1.3 Obsidian:研究「第二大腦」的可能性
1.4 「四種良品筆記」的核心概念。
1.5 如何展開本書的學習脈絡
1.6 結語:由問題意識邁向獨立研究
第二章 Obsidian 入門與研究環境的基本設置
2.1 選擇 Obsidian 的理由
2.2 Obsidian 的安裝與基礎操作
2.3 規劃一個「學術研究專用」的 Vault
2.4 必備外掛與常見功能
2.6 規劃個人習慣與研究模式
2.7 結語:用簡單起步,打造學術研究的堅實基礎
第三章 紅色良品——學術文獻的資訊源管理
3.1 為何需要「紅色良品」?
3.2 為文獻創建紅色筆記的步驟
3.3 紅色筆記的進階操作
3.4 管理不同行文獻類型的彈性
3.5 避免陷入「收集成癖」與維持品質
3.6 結語:穩固情報基礎,開啟深化研究之路。
第四章 藍色良品——段落級別的知識萃取
4.1 段落級別筆記的重要性
4.2 如何為段落建立藍色筆記
4.3 藍色筆記的進階管理與活用
4.4 實作範例:從 PDF 到藍色筆記的完整過程
4.5 常見疑難與最佳實踐
4.6 結語:為文獻脈絡打造精準索引
第五章 黃色良品——索引筆記與學術關鍵字的整合
5.1 為何需要「索引筆記」?
5.2 建立「黃色索引筆記」的實作步驟
5.3 從「索引筆記」到「文獻回顧」的實戰應用.
5.4 常見問題與最佳實踐
5.5 結語:跨文膚綜合的關鍵一步.
第六章 橘色良品一永久筆記與個人經驗的深度內化
6.1 從「They Say」 到「ISay」的關鍵轉折
6.2 橘色筆記的性質與核心精神
6.3 橘色筆記在 Obsidian 中的應用範例
6.4 橘色筆記與其他三色良品的連結
6.5 常見疑難與最佳實踐
6.6 結語:從個人思維到研究創造的必經之路.
第七章 整合四種良品:打造連貫高效的研究工作流
7.1 回顧四種良品的角色:從資訊到創造的軌跡.
7.2 建構連貫的工作流:閱讀、整理、思考、應用
7.3 Graph View 與全局視圖的威力:探索你的知識網絡
7.4 團隊與協同應用:共享「四色筆記」的可能性。
7.5 將「四種良品」持續優化與升級。
7.6 結語:從「方法」走向「心法」,讓研究成為長期累積的藝術
第八章 從筆記到正式寫作—Zettelkasten 與文章生長法
8.2 Zettelkasten:盧曼的卡片盒靈感
8.2 從「四種良品」到論文大綱:動態生長的察作流程
8.3 盧曼式的「樹狀增生」:卡片與編碼
8.4 寫作過程中的常見挑戰與解方
8.5 從草稿到定稿:將分散卡片凝聚成完善論文
8.6 結語:善用 Zettelkasten 讓研究寫作更有機
第九章 進階技巧與常見疑難排解
9.1 如何提高閲讀量與維持高效率?
9.2 處理品質較差或引用次數不高的文獻
9.3 多國語言文獻或跨領域研究的筆記管理
9.4與其他工具、平台協同運作的要領
9.5 維持系統長期運作的心法
9.6 結語:突破瓶頸,讓知識管理成為習慣
第十章 邁向成熟研究者之路:持續優化與未來展望
10.1 回顧四種良品的核心價值
10.2 個人心法:讓方法變成習慣
10.3 帶領他人:從個人應用到團隊協作
10.4 AI 時代的機遇:結合生成式工具與大語言模型
10.5 結語:研究之路的無限延伸
全書總結
參考內容與附錄
參考內容
附錄
附錄一:常用 Obsidian 外掛與使用教學
附錄二:示範操作流程截圖與案例
附錄三:進一步學習資源與社群
附錄四:自評表與學習進度表
全書附錄結語
歡迎有興趣的碩博士生加入,一定會對你在做研究寫Paper很有幫助!
而且這本名為《馭文獻之鋒:Obsidian 與 四種良品筆記法引領高效研究》的書,
我打算作成Evergreen Book的形式,也就是說,之後與大家的討論,
例如在臉書或者Threads啟發的討論,或者在這份電子報的討論,
都會再整理成文章加入書中!
而這本書也備有對應的臉書私人社群,
我們可以在裡面討論各種Obsidian學術閱讀的問題!
啊,15分鐘到了,我們下一期繼續聊。
P.S.1 如果你已經準備好在2025年,要用Obsidian建構自己可靠的學術閱讀系統,歡迎加入《馭文獻之鋒:Obsidian 與 四種良品筆記法引領高效研究》這本書,一起在臉書私人社群討論各種你在研究所路上遇到的問題!
P.S.2. 如果你最近還不需要建立自己的學術閱讀工作流,也可以先試看《馭文獻之鋒:Obsidian 與 四種良品筆記法引領高效研究》這本書的部分章節,打打基礎。
P.S.3. 《馭文獻之鋒:Obsidian 與 四種良品筆記法引領高效研究》這本書的初衷,是來自我於2024年7月的會員講座,也歡迎加入收看。
P.S.4.對於「紅、藍、黃、橘」四種良品的定義,可以參考我上一次的免費公開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