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王啟樺 👋
今天想與你分享我在Threads的貼文:【筆記顆粒度:碩博士生的學術筆記別再亂抄了,試試紅藍黃良品吧!】
這一篇貼文獲得了1萬次瀏覽,195個愛心,很受歡迎!
而我在這篇貼文主要分享了Obsidian做學術筆記的框架:
紅色良品:資訊源筆記 (Information Sources Note)
藍色良品:資訊塊筆記 (Information Block Note)
黃色良品:關鍵字索引筆記 (Keyword Index Note)
這個學術筆記框架,是我在博士與博士後這7.5年的研究經驗中,不斷迭代後,用得最順手的「學術閱讀」框架。
這三種學術筆記良品,分別對標三種不同想起資訊的方式:
紅色良品:用「Paper本身的名字」想起資訊
藍色良品:用「Paper內部的段落位置」想起資訊
黃色良品:用「研究關鍵字」想起資訊
其實,學術閱讀裡面最徒勞無功的,就是「書到用時方恨少」。
你可能平日已經花很多時間讀Paper,花很多精力在理解Paper。但在Meeting的時候,講閱讀心得講得不完整,教授問你這些內容的出處,你想不太起來,只說有在哪裡看過。
這些都是你的學術閱讀習慣可能有問題的徵兆。
而利用「紅藍黃良品」的Obsidian筆記系統,可以幫助你的學術閱讀不再徒勞無功。
讓我舉一套具體的「紅藍黃良品」的例子。
首先,假設我正在讀一篇名為「Holdout-based empirical assessment of mixed-type synthetic data」的Paper:
而這篇Paper的紅色良品為
而Paper中的每一個段落都會被製作成藍色良品。例如這篇文章的3-1節的第4段,其藍色良品筆記為:
而進一步,這份藍色良品對「Holdout」這個學術關鍵字有貢獻,所以其內容會進一步被歸檔到「Holdout」的黃色良品,學術關鍵字筆記:
而透過製作黃色良品,你能很有效內化學術Paper中的概念,到時候寫Paper觀點也都能輕鬆找到出處,非常簡單,不會徒勞無功。
啊,15分鐘到了,我們下一期繼續聊。
P.S. 關於「紅藍黃良品」更詳細的解說,可以參考我上一次的免費公開講座:
而如果想進一步學習整個流程,可以參考我於2024年7月的會員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