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王啟樺 👋
上一期向你分享了如何即時捕捉你閱讀paper中獲得的靈感,這個技術相當重要!
今天在「用Obsidian強化學術筆記力」中,想與你深入探討一個常見挑戰:段落過於冗長,如何有效整理? 面對學術文章中佔據半頁甚至整頁的長段落,你是否也感到無從下手?今天,我將分享兩種實用方法,幫助你將這些冗長段落轉化為清晰易用的筆記。
問題背景:冗長段落的挑戰
在學術閱讀中,特別是面對技術性文章或評論性文獻,段落經常過於龐大,包含多重觀點、細節數據和背景敘述。
這樣的段落雖然信息量豐富,但直接記錄下來往往會導致筆記的以下問題:
筆記過於臃腫:一則筆記過長,難以快速檢索核心內容。
重點不明確:長段落包含太多信息,可能掩蓋了最重要的觀點。
不利後續整理:過多的細節會干擾後續的摘要與應用。
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在於簡化內容,提煉精髓,讓筆記既聚焦又易於檢索。
解決方案一:切割成多則小筆記
適用場景:當段落涵蓋多個獨立觀點或討論方向時,可以將其拆分為多則筆記,分別記錄每個重點。
步驟與範例
識別段落中的核心觀點
找到段落內的主題句或每部分的主要觀點。
分別記錄重點
每則筆記只聚焦於一個觀點,避免將多個主題混雜在一起。
假設你讀到以下段落:
"Reinforcement learning relies heavily on well-defined reward functions. In multi-agent systems, conflicting rewards can arise, making it challenging to achieve global optimality. Additionally, sparse rewards often slow down the learning process, requiring innovative techniques to address these issues."
可以切割成以下筆記:
筆記 1:強化學習與獎勵函數
Reinforcement learning relies heavily on well-defined reward functions.
筆記 2:多代理系統的獎勵衝突
In multi-agent systems, conflicting rewards can arise, making it challenging to achieve global optimality.
筆記 3:稀疏獎勵的挑戰與對策
Sparse rewards often slow down the learning process, requiring innovative techniques to address these issues.
這樣的切割方式,讓每則筆記聚焦於一個核心議題,方便日後快速檢索。
解決方案二:子段落標示(分層整理)
適用場景:當段落內的各部分高度相關,不適合拆分成多則筆記時,可以在同一則筆記內用子段落標示的方式整理內容。
步驟與範例
提煉段落內部結構
找出段落中的次要觀點或支持論點,並用簡短標題加以標示。
以分層方式記錄
使用 (a)、(b)、(c) 等標記清晰劃分各子段落。
針對上述強化學習的例子,可以這樣整理:
筆記:強化學習中的挑戰
(a) 強化學習依賴於明確的獎勵函數,其質量決定了算法的學習效果。
(b) 多代理系統中,獎勵衝突會導致全局最優解難以達成。
(c) 稀疏獎勵會降低學習效率,需要創新的技術來解決。
這種方式保留了段落內的邏輯關聯性,同時讓筆記結構更加清晰明了。
選擇適合的方法:切割還是分層?
在應用以上兩種方法時,可以根據段落的內容性質做出選擇:
切割成多則筆記:當段落內的觀點彼此獨立或相關性不高時,建議分成多則筆記,讓每則筆記更聚焦。
分層整理:當段落內部結構緊密,觀點彼此依賴時,則適合用子段落標示的方法整理。
如何提煉冗長段落的精髓?
抓住主旨句
通常每個段落都有一句主旨句,將其作為筆記的核心內容,其他細節可作為補充信息。
保留必要細節
刪去冗長的背景描述或重複信息,但保留關鍵數據、專有名詞與例子。
使用連結與標籤
為筆記添加標籤(如「#強化學習」)或超連結(如「[[稀疏獎勵]]」),方便後續檢索與交叉引用。
範例應用:完整處理一段冗長段落
假設你正在閱讀一篇有關深度學習優化的文章,文章中有以下段落:
"Optimization techniques in deep learning often face the challenge of vanishing gradients, especially in very deep networks. Solutions such as batch normalization and residual connections have been proposed. However, these methods introduce additional computational costs and may not be effective in all scenarios."
你可以這樣整理:
方法一:切割成多則筆記
筆記 1:梯度消失問題
Optimization techniques in deep learning often face the challenge of vanishing gradients, especially in very deep networks.
筆記 2:解決方案與限制
Solutions such as batch normalization and residual connections have been proposed. However, these methods introduce additional computational costs and may not be effective in all scenarios.
方法二:分層整理
筆記:深度學習中的優化挑戰
(a) 梯度消失問題是深度學習中特別在深層網絡中常見的挑戰。
(b) 常見解決方案包括批量歸一化和殘差連接。
(c) 然而,這些方法可能增加計算成本,且非所有場景都適用。
這樣的處理方式,既保留了段落的核心信息,又讓筆記結構更加條理清晰。
總結
學術閱讀中遇到冗長段落時,切勿貿然將整段文字直接塞進筆記。通過切割成小筆記或使用子段落標示,你能讓筆記更精煉、更具條理性,方便後續的檢索與應用。試著在你的 Obsidian 筆記中嘗試這些技巧,讓學術閱讀變得更加輕鬆高效!
啊,15分鐘到了,我們下一期繼續聊!
P.S.1 如果你已經準備好在2025年,要用Obsidian建構自己可靠的學術閱讀系統,歡迎加入《馭文獻之鋒:Obsidian 與 四種良品筆記法引領高效研究》這本書,一起在臉書私人社群討論各種你在研究所路上遇到的問題!
P.S.2. 如果你最近還不需要建立自己的學術閱讀工作流,也可以先試看《馭文獻之鋒:Obsidian 與 四種良品筆記法引領高效研究》這本書的部分章節,打打基礎。
P.S.3. 《馭文獻之鋒:Obsidian 與 四種良品筆記法引領高效研究》這本書的初衷,是來自我於2024年7月的會員講座,也歡迎加入收看。
P.S.4.對於「紅、藍、黃、橘」四種良品的定義,可以參考我上一次的免費公開講座: